大家好,我是阿牛,今天给大家介绍运城市,运城是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 运城市地图运城市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也是在这里诞生。运城市垣曲县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向前推进了多万年。芮城县的西侯渡文化遗址,是考古界发现的人类最早用火的实证。诞生了春秋商人猗顿、三国名将关羽、初唐诗人王勃、中唐文人柳宗元、史学大家司马光、戏曲名家关汉卿等文武俊秀,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形成了关公文化、根祖文化、盐文化、德孝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 1、气候 运城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干冷气流控制,盛行西北季风,气候特点为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和雷阵雨。年均气温13.3℃,一月均温-2.2℃,七月均温27.4℃;日照时长.5小时;霜冻期为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天。多年平均降水量(—年)为毫米,降雨年际变化大,最大年份降雨量.8毫米,发生在年,最小.0毫米,发生在年。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冬春较少,占全年20%左右,夏秋季特别集中,约占全年的70%左右;7、8两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左右。受地形及气候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区域分布不均匀,从东南的毫米向西北递减至毫米。 2、交通 截至年末,运城市公路通车里程千米,其中,国道千米,省道千米,高速公路千米。运城市城区通往各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率先在山西省实现村村通油路工程。 南同蒲铁路纵贯运城市南北,西南方向与陇海铁路大动脉连接;侯西铁路横亘东西,南同蒲铁路侯马至东镇段完成复线建设。 运城机场共开通了运城-北京、成都、广州、杭州、乌鲁木齐、贵阳、大连、天津、海口、重庆、沈阳、三亚、哈尔滨、上海、宁波、青岛、济南、鄂尔多斯、西宁、银川、信阳、深圳、南宁、南京、无锡、珠海、泉州、南昌、惠州、温州、呼和浩特、合肥、厦门、福州、昆明等35个城市,共30条航线。 3、旅游景点 3.1、关帝庙 解州作为关公的故乡,关帝庙兴建的历史颇早。据有关碑刻记载,远在陈隋之际,解州关帝庙已经修建。宋元到明清,随着社会各界对关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断高涨,又对解州关帝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和扩建。清朝末叶,该庙曾数次失火,损失惨重,但在民国年间又予以修复和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对解州关帝庙这座古老的建筑群落极为重视,不仅将它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单位予以保护,而且一再拨款,对这座庙宇进行维护修复,使之基本上恢复了历史的原貌。 目前的解州关帝庙,总占地面积有七点三万平方米之多,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该庙宇众多建筑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中轴线的南端为“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往往使人在触景生情中,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 中轴线北端的主庙,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主庙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中轴线南端的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这两座气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中轴线北端东西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主庙附属建筑,如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等。这些附属建筑,与主庙一样,无不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但却又有着主庙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深人们对关公生平、身世的理解,延伸和加强对关公的崇拜与敬仰。 关帝庙关帝庙关帝庙关帝庙关帝庙关帝庙3.2、运城盐湖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南风集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的号召,依靠盐湖资源优势投资开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集人文、生态、绿色、养生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公司。公司成立于年,注册资金万元,现有员工余人,公司立足运城,面向全国、雄揽全球,本着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否定,在否定中前进”的原则,在原有古老性、奇特性、广博性的基础上,依靠得天独厚的盐湖资源,着力打造旅游精品项目“死海漂浮、黑泥养生、矿泉水疗”,被称为“死海三绝”。公司目前开发的景点有大自在黑泥养生城、盐池神庙、凤凰谷森林公园三大景点。开业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年均收入达0余万元,被誉为运城旅游的龙头,成为本地旅游业的一面旗帜。 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坚持制度管理创新,创造了内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坚持市场运作,终端宣传的营销思路,分别在秦、晋、豫三省设立七个市场办事处。并与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成立了盐湖与健康研究所,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结合现代养生新理念,研究开发出了国内唯一的黑泥系列化妆品和旅游纪念品等多种产品,受到国内外游客青睐。7年公司顺利通过国家ISO、ISO1质量与环境双标体系认证,先后荣获了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称号;运城市文明风景旅游区;运城市十大名片等多项荣誉。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同时被确定为山西省未来五年旅游产品创新与升级六大核心旅游景点之一。 未来的目标,公司将在保护运城盐湖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投资,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把“中国死海”品牌旅游做成特色突出,功能齐全,接待能力强,管理和服务规范的以盐文化为主题的全国最大的休闲养生度假区。 运城盐湖运城盐湖运城盐湖3.3、舜帝陵庙 据庙内明清重修碑记载,创建于唐开元年间,元末毁于兵火,明万历年间重建,清顺治十年,康熙三十五年,雍正六年,乾隆八年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布局。 舜帝陵坐北朝南,面积2.7万平方米,由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组成。庙内砖砌方形墓冢即帝陵,高3米,周长51米,正面立明万历三十九年(年)刑其任书“有虞帝舜陵”石碑。陵前嵌“有虞氏陵”石碣一方。享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前后檐敞朗,西山墙嵌“鸣条舜陵者略”石碑4通。后部为皇城,中轴线上布列戏台、献殿、正殿,两厢为配殿、钟鼓楼,主从有序,布局严谨。 庙内现存明、清、民国时期重修碑刻7通。 山西运城舜帝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鸣条岗西端,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陵冢启于禹时,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年),舜帝陵占地亩,分为景区和陵区。古柏广场以北为陵区。陵区坐北向南,分为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