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文林,今年70岁,是山西垣曲长直乡前青村农民,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这一辈子没离开过农村,我家里有10亩多地,30多年来,我和老伴靠种菜卖菜过上了好日子。我家6口人,老伴、儿子、儿媳、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孙孙在成都航空学院读大学三年级,孙女上初中一年级,女儿已出嫁,现在县城超市打工,一家人和和睦睦,儿女、儿媳都很孝顺,我家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我是土生土长的垣曲人,从小受父辈影响爱吃和菜(酸菜)干粸,大家都知道,垣曲人爱吃和菜(酸菜),每年初冬,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做和菜的习惯,每家都有一个做和菜的陶瓷大瓮,做一瓮和菜,能吃到来年开春甚至初夏。10亩中有4亩是流转村里别人的土地,每年我和老伴俩种有黄瓜、辣椒、白菜和芥菜等,种菜也看市场变化,市场好了能卖个好价格,前年,我种的1亩香菜,没想到卖了多元。我和老伴除了种菜,另外用芥菜加工和菜(酸菜),给县城食堂、饭店和蔬菜市场送货,每年的农历7月15到10月底,是我最忙的时候,这3个月里,最少要加工5万斤和菜,这一项能赚5万多元。做和菜前,我和老伴要把收回来的芥菜和茎叶分离后洗净,刮去芥疙瘩上的土皮,然后放置晾干,然后用自动切菜机把芥菜疙瘩切成丝,把茎叶切成小丁,然后按比例混合在一起。芥菜丝和茎叶丁混合好后装入无菌的陶瓷瓮里用力夯实,找一块椭圆形的石头洗净压在上面,最后倒入清水开始腌制发酵,当然,是自然发酵。芥菜丝和茎叶丁混合好后装入无菌的陶我在做和菜上一点都不马虎,不坑人,用良心做菜,用行动做人。我做的和菜不加任何作料以及添加剂和食盐,这样能保持味道的纯正,又能保障和菜不变质,淹制需要20多天,然后才能食用,为了自己心里有数,我每天要观察每个瓮里和菜的发酵情况,并在瓮上面标上封存日期和记号。30多年来,我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开着小三轮去县城农贸市场赶早市送菜卖菜,一个来回20多里地,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城里人吃惯了我家做的和菜,我经常往社区食堂以及县城各大饭店送菜,在初冬时节,一天最少送斤和菜,最多时候多斤,每天睡觉休息时间不足5个小时。我儿子儿媳都很孝顺,他们在附近的厂子里上班,下班回来后总也不闲着,午饭时间了,看到我们还在在加工切和菜,就上前帮忙。这是我家的楼房,你看,和城里人住的没啥区别,这都是靠种菜做和菜盖起的楼房,我老汉今年70岁了,这一辈子总结一句话:只要你肯干,老天不会亏你,什么都会有的,懒汉换不来幸福日子。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6551.html |